民航局:持续强化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

民航局:持续强化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

为落实《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民航局日前印发《关于强化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在项目管理、工作模式、人员培养、法规构架、系统布局、激励机制六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推进适航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推动适航审定系统高质量发展。 适航审定是国家法规赋予民航局对民用航空产品适航性进行检查和确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民用航空工业迅猛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出,对适航审定能力的需求明显增加。为全面补齐适航审定在法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行业文化等方面的短板,必须加强适航审定系统管理,强化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 《指导意见》明确,为实现新时代适航审定系统建设目标,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将遵循“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坚持创新驱动、问题导向”“坚持促进发展、共同提高”的基本原则,推动适航审定系统具有健全完善的基础保障能力,具有自身造血的培训教育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立法定标能力,具有科研支撑的产品审定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国际合作能力。 对标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总体目标,《指导意见》提出了新时代适航审定系统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建成适应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和制造业发展,具备较强技术研究能力、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的适航审定系统。到2035年,建成全面满足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和制造业发展需求、国际先进的适航审定系统。到本世纪中叶,在“三个世界一流”的基础上,我国适航规则标准具有更大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为完成规划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强化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的六大主要任务,即开展基于风险的项目管理、推行基于效率的工作模式、实行基于能力的人员培养、搭建基于标准的法规构架、构筑基于需求的系统布局、建立基于目标的激励机制。 根据《指导意见》,未来,民航局将探索建立适航审定委员会(TCB)主任—审查组组长—审查组成员的项目管理责任制;推行项目制工作模式,审定系统形成条状垂直管理模式,在工作模式方面,推行项目制工作模式,建立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改革现有工作模式,建立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的一系列长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健全适航审定教育培训机构,形成适航审定岗位资质制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法规—程序—手册三级金字塔式适航法规标准体系,充分利用企业技术标准作为规章的技术支撑,成立工业部门参与的适航标准委员会,创新通用航空和无人航空器系统适航管理政策;系统内根据原有功能设置开展地域化管理探索,更加高效的服务航空工业审定实际,建立推广适航审定办公室模式,深化审定与工业部门合作;完成适航审定系统从顶层架构、职责、资源、管理、改进等方面的流程再造,确保整个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工作,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审定人员的奖惩制度。 《指导意见》还明确,将从加强组织领导、开拓创新思维、协同联动落实等方面保障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 以下为该文件主要内容: 《关于强化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地区管理局,民航大学、民航干院、航科院、民航二所、适航审定中心: 适航审定是国家法规赋予民航局对民用航空产品适航性进行检查和确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航审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审定队伍建设,逐步具备了覆盖航空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审定监管能力。但应该清醒看到,随着我国民用航空工业迅猛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出,对适航审定能力的需求明显增加。当前适航审定法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行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现有适航审定能力无法满足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为促进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快速发展,切实依法履行适航审定职责,适应国家制造强国、民航强国战略,必须全面补齐适航审定短板,全面提升适航审定能力。 为落实《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加强适航审定系统管理,强化适航审定系统能力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一二三三四”民航工作总体思路,服务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眼睛向内、系统思维,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推进适航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推动适航审定系统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安全保障,为建设交通强国、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系统分析适航审定系统现状与发展需求,总体规划系统建设内容,大力整合系统资源,统一谋划,把握系统建设核心要素,将审定能力建设贯穿始终。 坚持创新驱动,问题导向。创新适航审定体制机制,完善系统内部职能分工,规划整体系统布局,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推行基于风险的系统管理思路,找准问题抓实质,解决问题抓落实。 坚持促进发展,共同提高。加强适航审定系统和民用航空工业交流与合作,实现良性互动,深入了解工业部门实际情况,真情服务工业部门需求,与工业部门共同进步。 (三)发展目标 为满足民航运输业和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对适航审定的现实需求,落实“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民航局提出了新时代适航审定系统建设的目标: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适航审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水准的适航审定能力,建设世界一流能力的适航审定队伍。为实现这一目标,适航系统能力建设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具体表现为:具有健全完善的基础保障能力,具有自身造血的培训教育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立法定标能力,具有科研支撑的产品审定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国际合作能力。 对标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的总体目标,新时代适航审定系统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是:到2020年,建成适应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和制造业发展,具备较强技术研究能力、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的适航审定系统。到2035年,建成全面满足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和制造业发展需求、国际先进的适航审定系统。到本世纪中叶,在“三个世界一流”的基础上,我国适航规则标准具有更大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基于风险的项目管理 探索基于风险的适航审定管理,重点型号合格审定项目由适航司统一制定项目管理清单并确定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主任,建立TCB主任——审查组组长——审查组成员的项目管理责任制,按照项目制上下联动推进。对型号认可项目加强项目计划性管理,制定计划加强沟通,采用项目负责制保证项目保质高效完成。 (二)推行基于效率的工作模式 为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确保政策制度落到实处,推行项目制工作模式,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工作分配和汇报,审定系统形成条状垂直管理模式,系统配置相应业务人员支持立法、项目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尽快建立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改革现有工作模式,建立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的一系列长效机制,以人为本效率优先。 (三)实行基于能力的人员培养 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人才,发扬智慧经验传承,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健全适航审定教育培训机构,拓展国内外培训资源,改革、完善适航审定人员业务培训大纲、培训课程体系。形成适航审定岗位资质制度。梳理对适航审定系统各方面人员的岗位资质要求,根据专业分工,建立差异化和模块化的岗位人员培训方案,强化岗前培训和岗中复训的培训制度。 (四)搭建基于标准的法规构架 完善适航审定规章标准体系,梳理现有规章标准体系,进一步做好现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废、改、立”工作,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法规——程序——手册三级金字塔式适航法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相应技术标准,充分利用企业技术标准作为规章的技术支撑,成立工业部门参与的适航标准委员会。加大支撑适航审定标准制定的技术研究力度,创新通用航空和无人航空器系统适航管理政策,提升自主制定适航审定规章标准的能力。 (五)构筑基于需求的系统布局 为更好的服务航空工业发展,根据目前我国航空工业的分布和需求,统一规划审定系统布局,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切实结合工业需求,系统内根据原有功能设置开展地域化管理探索,以便更加高效的服务航空工业审定实际,节省管理成本。创新适航审定管理机制。建立推广适航审定办公室模式,深化审定与工业部门合作,探索新的审定机制。 (六)建立基于目标的激励机制 完成适航审定系统从顶层架构、职责、资源、管理、改进等方面的流程再造,持续完善审定管理标准化体系,确保整个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工作。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强化队伍工作作风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审定人员的奖惩制度,争取相关政策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一线审定人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适航司作为民航局适航审定业务主管部门,要全面规划系统健康发展,指导规范审定业务。各系统单位部门负责同志要增强大局意识,统一思想,提高战略格局,敢于担当,确保责任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拓创新思维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适航系统建设和提升适航审定能力改革工作相结合,破除老旧思想和传统行为束缚。 (三)协同联动落实 适航系统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各方力量要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End of content

End of content